万茜:那个在长夜里赶路的女人,终于等到了黎明
她素颜潜入养老院,当了两周实习护工。学习更换尿垫,练习挪动失能老人,模拟与失智患者的沟通。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,也没有人会知道她做了什么。但她就是要做,要做到120%。
这就是万茜。
“长夜将尽后面,真的是黎明破晓啊。”
当万茜在金爵奖颁奖台上说出这句话时,声音有些颤抖。台下掌声雷动,镜头捕捉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。华语女演员14年来首次摘得金爵影后桂冠,上一位获此殊荣的还是2011年的吕星辰。
那个转身亲吻奖杯的瞬间,后来成了整个电影节颇为动人的画面。
其实,万茜这句感言并非即兴发挥,而是出自她主演电影《长夜将尽》的台词。巧合?或许不是。这部让她登顶影后的作品,恰好暗合了她这十年的心路历程——从一个被称为“戏疯子”的演员,到终于被光影厚待的那个人。
笨功夫里的120%
为了演好《长夜将尽》中的护工叶晓霖,万茜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觉得“疯”的事。
导演透露,万茜为角色写了万字人物小传,连“点烟时手抖”这样的细节都设计得分毫不差,为的是传递角色内心的压抑感。雷佳音看完片子后说了句话:“这是比诺什级的演技。”
什么是比诺什级?大概就是那种能让你忘记这是在演戏的表演。
万茜常说一句话:“付出120%的努力,才能收获100%的呈现。”听起来有些笨拙,但或许正是这种笨拙,让她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里,活成了一股不太一样的存在。
这个行业总是在教演员如何包装自己,如何制造话题,如何维持热度。但万茜似乎从来不听这些建议。她有自己的节奏,有自己的坚持。
那个提着帆布包的明星
社交媒体上,万茜晒过一张照片:一个用了五年的超市赠品帆布包,边角已经磨损,但她依然在用。
这张照片火了,评论区全是“真实”二字。在一个人人都要精致包装的年代,她的不修边幅反而成了颇好的修饰。
《冬城猎凶》的路透视频里,她扎着马尾,穿着警服,素颜出镜。搀扶老人的动作自然而然,没有任何表演痕迹。网友们说这是“反容貌焦虑教科书”,还有人开始模仿她的动作。
“演员的核心是作品,不是脸上的滤镜。”万茜的这句话,听起来像是在跟整个娱乐圈对话。
她的“十年对比”手账记录了从容老去的过程,每一道细纹都被她当作时光的勋章。这在一个以年轻为美的行业里,需要不小的勇气。
但这个行业还剩下多少勇气呢?
被称为“万妈妈”的女人
万茜的公益不张扬,却很实在。
她零片酬出演公益微电影《安乐》,在这部关于临终关怀的作品里,她又演了一个护工。片尾滚动着600位老人的心愿清单,每一条都让人红了眼眶。
在马边县,她是“活水计划”的爱心大使,资助彝区的孩子们读书。她还做了一件很少有人会想到的事——捐赠卫生巾,为的是破除贫困地区的“月经羞耻”。
受她影响,粉丝们建立了9个公益站。有人说,万茜不只是在演戏,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照亮别人的生活。
那次央视直播为家乡湖南益安带货酱板鸭,她说:“舌尖上的美味,心尖尖上的家乡。”销售额破千万,但她更在意的是,那些做鸭子的师傅们,能因此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这些事情,在如今的娱乐圈里,似乎已经不太常见了。
从“戏疯子”到影后的漫长路
20年前,万茜还是个“三无演员”——无热搜,无绯闻,无流量。在这个圈子里,她像个异类。
别人忙着上综艺刷存在感,她在养老院体验生活;别人精心打造人设,她提着帆布包四处跑戏;别人追求爆款角色,她选择那些复杂而边缘的人物。
有人说她“戏红人不红”,她也曾困惑过。但现在回头看,或许这就是她的路——慢一点,稳一点,真一点。
从《你好,疯子!》到《长夜将尽》,从话剧舞台到电影殿堂,万茜用了20年时间证明一件事:好演员,或许还是会被看见的。
金爵奖的后台,她转身亲吻奖杯的照片刷屏了。网友说这是“献给电影的情书”。
其实,这更像是电影给她的回信。一封迟到的回信。
那些在长夜里赶路的人
万茜的故事,让人很多在各自领域里默默耕耘的人。他们不追风口,不赶热点,只是笃定地走自己的路。
这个时代还需要这样的人吗?在浮躁中保持专注,在喧嚣中坚持初心,在黑暗中相信光明。
就像万茜在后台采访中说的那句话:“黎明破晓前的长夜,永远属于愿多走二十里路的赶路人。”
现在,她的长夜终于将尽。但她还在赶路,还在演戏,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一些事情。
或许这就是万茜颇为动人的地方——她从未停止过赶路,即使已经到达了目的地。
她知道这个行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,知道流量的力量,知道资本的逻辑。但她还是选择做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,在溃败的边缘坚持着什么。
那个亲吻奖杯的瞬间,或许不只是她个人的胜利,也是这个行业里那些还在坚持的人们,共同的一次破晓。
盛达优配-最新配资平台导航-股票配资在线导航-配资在线导航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